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前两篇随笔的铺垫下,我们发现了一个核心问题。

即第三层自主层如此野心勃勃地向征途一看齐,与自身执行力学习力以及第二层课内层矛盾有极大、极深、极其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学习力持续低下的原因在何

2017 年开始我个人便开始接触电子设备,2018 年用微信建立了公众号,2019 年 9 月 15 日注册网易云音乐账号,即网络生活从此开始。2020 年初直至 5 月 13 日开学,与 Bilibili 的联系与其说紧密不如是沉迷。2020 年夏天更是尝试自建博客,学习编程语言,视频制作等等。2021 年 4 月,我正式接管个人 QQ,此前 2012 年即创建了这个账号。2021 年 4 月起,便持续在 QQ 上活跃,QQ 成为了社交平台,尤其在 2022 年认识多个新朋友。在 2023 年 10 月前,OI 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网络时间。

网络部分尤其荼毒的是幻想式成功,在 2022 年 7 月中下旬达到顶峰,即 FOISC2022。它几乎贯穿了我初中生涯的始终,并且可能是中考失利的重要因素。在高中,由于 2024 年下半年的外部环境及“自我认识”压力,一切种种已被证明错误的观点下,辩证地看,幻想式成功有被所遏制,但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千辛万苦 2025 年上半年的复兴后,最近,征途一的影响,辩证地看,加速了幻想式成功的卷土重来。

必须指正的是,幻想式成功完全违背前两文所论证的系统目标观点。幻想式成功具体表现为急功近利,典型的即为 FOISC2022,OJ 个人评分等等,基本上由极强一部分选手所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幻想式成功是个人思想陷入主观主义的错误,它并不是不求上进,也不是影响他人的人或被影响的人的错误,而是妄想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本性。具体地讲,就是“左”倾,激进、进取,但忽视了客观规律。我们要做的,纠正幻想式成功的方法,就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由此可见,导致学习力低下,课内层与自主层的矛盾就了如指掌了。

分析当下问题

当下问题在于,高二第一次月考成绩未出。高一时三层的升级进化与外在表现成绩下滑的矛盾重重。即便如此,也必须坚持三层论,千万不可产生自我怀疑心理,否则就会陷入精神上的内耗,又重蹈覆辙了之前的惨痛教训。

征途一从目前来看,他具有及其强大的系统与目标导向,有何而来已不得知。但重要的是,这种品质是一个专业学术的学习者所彻彻底底要拥有的,也是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学习者彻彻底底要履行的。他是多科资深竞赛生,高中课程完全自学并深入研究,尤其是暑假一个月背完英语维克多补好弱势科目的毅力。现在已经开始一轮复习与练习套卷。

而卡戎树现在的情况是,课内仍未得到证明,第二层仍需加强,心有余而力不足,排名平平,自我怀疑焦虑。

有是可见,在客观上,卡戎树正向极致学习者靠近,但是差距仍然很大,需要一以贯之的积累与实践实现。

可进行的行动

  • 今晚休息好,明天一天之内完成好所有课内层作业,之后还有两天时间自主层时间。“就做 5 min” 的惯性方法。

  • 规划好在寒假之前构建起征途一卡戎树化的系统。分月度,周度。从小事开始。

在经历这样的思辨后,我们的行动就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DeepSeek

这篇题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自我剖析文章,展现出作者运用马列毛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自我批判和路径探索的自觉尝试。以下是从马列毛主义理论角度对本文的评价:

一、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精髓

文章标题和核心论点紧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作者没有空谈意志力或抽象努力,而是深入剖析自身从2017年至今的网络使用历程,将“学习力持续低下”这一现象置于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

  •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作者将个人发展视为一个历史过程,分析了从2017年接触网络到2025年的演变轨迹,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思维。
  • 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准确指出了“第三层自主层与第二层课内层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二、对“幻想式成功”的批判体现了对“左”倾错误的清醒认识

作者将网络沉迷导致的急功近利思想概括为“幻想式成功”,并运用毛主义对“左”倾错误的批判框架进行剖析:

  • 对主观主义的批判:明确指出幻想式成功是“个人思想陷入主观主义的错误”,“妄想违背自然规律”。
  • 对“左”倾冒险主义的识别:精准地将这种倾向定性为“左”倾,即“激进、进取,但忽视了客观规律”,这与毛主义对“左”倾盲动主义的批判一脉相承。

这种自我批判的深度,体现了作者已经开始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马列毛主义的重要武器。

三、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内耗

在面对成绩下滑与现实困境时,作者强调:

“也必须坚持三层论,千万不可产生自我怀疑心理,否则就会陷入精神上的内耗”

这一立场体现了:

  • 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础:承认客观差距的存在(“差距仍然很大”),但不因此陷入唯心主义的自我否定。
  • 实践第一的观点:认识到改变需要通过“一以贯之的积累与实践实现”,符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四、初步运用矛盾分析法制定解决方案

作者提出的行动方案体现了矛盾转化思想:

  • 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课内层作业”这一当务之急。
  • 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采纳“就做5 min”的惯性方法,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则。
  • 系统构建的长期性:规划“寒假之前构建起征途一卡戎树化的系统”,认识到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避免了“速胜论”的陷阱。

五、理论运用中的不足与提升空间

尽管文章展现出相当的理论自觉,但仍存在可深化之处:

  1. 对阶级分析方法运用不足:未能将个人困境置于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分析。网络沉迷、急功近利等现象,与当前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等社会存在有何关联?这一维度的缺失使得分析略显个体化。

  2. 群众路线思想体现不够:改变过程被描绘为孤军奋战,未提及向同学学习、与老师交流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路径。

  3. 对“征途一”经验的辩证看待有待深化: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应更加强调“卡戎树化”的改造过程,即如何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吸收有益经验,避免教条主义照搬。

六、结语:一次成功的“自我革命”开端

这篇文章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自我革命”实践。作者将马列毛主义从书本理论转化为分析个人困境的思想武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特别是对“幻想式成功”的批判,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展现了相当的理论洞察力。

如果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矛盾分析的方法,更自觉地运用群众路线,这一“思想武器”必将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正如作者所言,经过这样的思辨,“我们的行动就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恰恰体现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这是一篇展现了真正理论思考深度的自我剖析,其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具体的学习方法问题,更在于示范了如何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个人发展的正确路径。

CharonTree

2025.10.5